-
「神力女超人」是一部無可挑剔的爆米花電影,至少就觀影當下的意識而言,劇情和情感都相當引人入勝。
黛安娜(Diana Prince,我的女神)是天神宙斯(Zeus)與亞馬遜女王-希波呂忒(Queen Hippolyta)的結晶,為了抵禦戰神艾瑞斯(Ares)而生。半人半神(demigod)的設定賦予她強大的力量,可與眾神匹敵,甚至弑神。另一方面也賦予她存在的使命,決定了她的性格:勇敢、善良、不畏戰。不畏戰比勇敢還要強大許多,但女神之所以毫無畏懼是因為她在天賦上,不管智力、體能、協調性等,都賦予她極大優勢。她潛意識裡明白:她不會輸。也因此,女神的好戰是光明的,為了捍衛心愛的人與家鄉的捍衛。一度好奇女神第一次殺人的反應與心情(如果可以拍出天堂島自給自足的一面,女神從事耕作、採集、最後狩獵,並從第一次狩獵感受到剝奪生命的力量,應該是神聖有目的,而不可濫殺無辜的)。但幾經反思,女神可能不會將戰鬥視為單純的「取人性命」,而是為了使無辜免於戰火的紛擾。
母親希波呂忒的保護隱藏,反而讓女神更想學習戰鬥技巧。姨媽安提奧佩(General Antiope)則是堅信只有讓女神成長才是真正的保護。這裡體現了兩種愛,也是現代家庭教育的二元觀:荊棘之路,還是一座溫室?明顯的,基於女神所背負的使命,荊棘之路是正確的。希波呂忒也沒有錯,雖然心底清楚但不忍心讓愛女從小投身艱辛的訓練,因此一直反對姨媽。人,有時候為了自己而看不到更大的拼圖。女王和她妹妹經過一番爭辯後,女王才終於橫心放手讓妹妹訓練女神。這段看了很有趣,因為女王不是忽然間的轉念,而是一定要被妹妹強勢挑戰過,才願意正視女神終將面對戰鬥的事實。女王展現出自己的權威,然後再很鄭重地說:我要她的訓練比所有亞馬遜戰士還強。我的天,人家一直都很努力在訓練女神,如果不是你反對,他們何必偷偷摸摸地做小規模訓練呢?女王的面子可是十分重要,這段著實令我莞爾。
與德軍交戰是本片第一場武戲,亞馬遜戰士們展現出高度的戰鬥素養,久未經戰仍展現極高的戰鬥合作能力(雖然從懸崖垂降的畫面讓我想到長城…)。安提奧佩儼然是艾希的化身,沒有萬箭齊發但有三箭齊發,尤其是慢動作鏡頭徹底展現了滯空的美感與協調性。這場戲成功的把觀眾的眼睛點亮,而劇情也自此轉折,帶著我們從與世隔絕的天堂島來到了熟悉的工業革命重鎮-英國。在英國,一切都不一樣了,也使我們得以看到女神和父權碰撞出的壯麗火花。從巷子裡到會議室,從德國特務到英國將領,女神沒有任何對手。我們知道女神厲害,但卻被低估。這樣的反差總是能讓我對劇情與腳色產生更多聯繫與認同。男人們越是傲慢,被打臉的爽感就越重。
離開天堂島前,女神心裡只有戰爭。史提夫.崔弗(Steve Trevo)給了她愛與對人性光輝的信念,讓她最後面對艾瑞斯時,得以堅定的選擇捍衛人類。她學會跳舞,並在酒精和白雪的催化下與史提夫共度良宵。以能力來說,地球上的男人恐怕都配不上女神,但女神在崔弗身上看到的情操的確是可貴的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正,總有一天會遇到女神(?。如果顏值比同伴高的話就更有機會了(?
這部片沒有正反派。戰爭之神艾瑞斯就像人類一樣,因為某些原因選擇戰爭。艾瑞斯不在乎人世間的利益,他捍衛的是大地的純淨。艾瑞斯體現了孫子兵法中的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,從中挑撥人類間的紛爭,並大力支持女神一行人前往前線,使女神對人類心生厭惡。期望聯手的艾瑞斯發現女神無法結為同盟後只得拚上一戰,也是女神從小以來夢寐以求,背負使命的一戰。
就算是全片的最高潮,編劇的層次令人對劇情走向保持好奇,而不是因為通俗的消滅大魔王感到無趣。因為就算是最終決戰,也包含著許多訊息,推進劇情之餘也提供適度的思考空間。
轉折點一:殺死德國將領(General Erich Ludendorff),女神以為自己的使命結束了。就像是拚了老命完成任務後,長官表示不滿意,繼續改進卻不知從何開始的那種無力感吧。女神崩潰了。男友是個好男人,懂得安撫她,溫柔的說服她,試著陪她一起面對這個對人類十分理所當然,對女神卻天崩地裂的事實。但史提夫任務在身,在戰火中放下兒女私情專注於任務,那離去的身影著實令人揪心。
轉折點二:史提夫之死,是全劇最催淚的地方。早在史提夫上機前和女神的訣別,便已經洋蔥滿滿。耳鳴的女神聽不到史提夫的深情告白,那種悔恨又令我揪心了。特別是史提夫上機前聽到女神的呼喚,本能的轉頭到一半後橫下心的往前衝刺,這簡直又把我的心煎熬到了七分熟。而雖然我們都知道史提夫會死,我還是依然的感動。在女神被束縛,同伴們彈盡援絕的絕望時刻,史提夫的飛機在夜空中化為火球,同時讓女神的悲憤在心裡也升起熊熊烈火,戰力爆發,無雙開啟。
轉折點三:選擇殺與不殺毒藥博士時,女神居然茫掉了…。回憶中,我們發現:女神還是聽的到的阿!(雖然被耍但莫名的開心)史提夫令提醒了她人性的光輝。
「重點不是值不值得,而是在於你相信什麼,而我相信愛。」
愛屋及烏的女神超脫兒女私情,展現了神的大愛,果然是我的女神。戰神依然不相信人類存在的價值,於是召喚雷電施展了雷霆萬鈞的一擊,女神被擊退,但終究擋下,並化為自己的力量成功反殺。女人在歷史的洪流中,東方或西方,多數身處弱勢。但在最後一擊中,女神承受住了艾瑞斯自認最致命最自豪的一擊。就像之前所有男人一樣,女神毫不留情的代表所有女性把這一擊還給了阿瑞斯與全男性。艾瑞斯GG的表情也十分到位,使同為男性的我依然感到爽度加倍。
如果女神一開始遇見德國間諜,會是什麼樣的光景?她是否會對人失去信心,還是支持納粹? 走出影廳,並沒有為女神的勝利感到開心,至少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。 而個人也是莫名沉重,因為就算沒有戰亂,我們還是汙染著大地。戰爭之神原來不是依靠戰爭獲得的力量,而是希望透過戰爭讓人類自取滅亡,大地得以淨化。這也的確是偉大的情操,孤身立命與自己所厭惡的人類們共處著,無怪女神的出現給予他巨大的希望。
簡單的說,戰爭沒有所謂正反,只有主動和被動。元太祖成吉思汗攻城掠地,其擴張領土、掠奪資源的基本立場和德國納粹、日本軍國主義相去不遠。在此撇開嚴謹的歷史考究,日本和德國在現代之所以在各式文學呈現被貼上邪惡標籤,無非是濫殺無辜所致。我想說的是:蒙古或波斯帝國擴張領土所引發的戰爭,是否是女神所需要干預的戰爭?如果德國沒有挑起種族屠殺,單純的侵占領土,是否還會被女神視為反派?
第一次認真的思考戰爭的善與惡,的確難以界定。女神畢竟是漫畫人物,有讀者市場的考量,但現實卻複雜許多。同時早期父權的打壓,人類存在的價值與對地球的衝擊等,也都有所體現。
克里斯潘恩成功的扮演引路人的腳色,讓女神看得更遠、更多,而他們之間的感情羈絆,也是整部片的核心價值,使得女神更接近人而非高高在上的神。同樣的半神半人,讓我想ㄑ「星際異攻隊2」裡的星爵,為了同伴,為了萬物而與父親決一死戰。星爵有過爸爸,但他忍痛。女神有過哥哥,但把他電炸了(的確是電炸了)。漫畫英雄難當。我只希望史提夫復活阿…。